到目前为止,我看财报的方法和经验

投资者了解公司,对公司经营发展进行跟踪,最好的方法是看它的财报。

一、财报发布周期和获取方式

财报一般每个季度发一次,年中、年终会再发一次;规模较小的可能每半年一次,例如阅文;粉单市场的公司可以不发财报但愿意发也可以,例如瑞幸和滴滴因为某些原因去了粉单市场,都是一段时间停止发财报,但从困境中走出来后,也都正常发了财报。

证券公司的APP上可以找到财报的下载入口,雪球之类网站也会有,有时候财报发了但证券公司还没更新,可以到公司官网的投资者关系网站查找。

二、财报有哪些内容,怎么看?

除了制作精美外,年报、半年报的页数也会数倍于季报,主要是包含一些不需要按季度披露的信息,例如财报项目的具体口径,公司管理人员的介绍等,所以需要完整的了解公司,可以看年报,季报主要用于持续跟踪。

不同证券市场的财报结构不同,A股财报我有点看不太懂,美股是简单但很多时候不清晰,相比而言,但港股的财报是最好看的,实际上港股除了不赚钱哪都挺好的。。。所以如果一个公司多地上市,我会优先选择港股财报,港股财报的小麻烦是搜索的时候,需要把简体转为繁体去搜索。

不论是什么市场,一份财报通常包含以下内容
1、摘要:收入&利润、分业务的收入利润。用于快速了解公司基本情况。
2、管理层对当财报周期的解读,做了哪些事,公司经营关键数据(非财务口径,例如用户数)的变化等。
3、财务数据,三张表,以及对三张表的调整,例如EBITDA、调整后利润等。
4、其他

说一下我现在看财报的经验。

1、看收入构成

看财报的核心点是公司的收入构成,代表公司管理层对公司业务的最本质理解,财报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对收入构成进行的调整,对投资者的基本要求是理解这些调整背后的本质。

财报上收入构成的调整,有时候也意味着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,或者说,其实是组织结构在财报上的投射。

以美团为例。
美团最初的收入结构是餐饮外卖、到店酒旅、新业务,这是一个按照消费场景划分的方式,这里面其实是有些需要推敲的,是不是按餐饮(到店+到家)、酒旅这样按照品类划分更好?当然我是觉得按消费场景更好,但至少值得一问;其次,商超类外卖为什么放在新业务而不是放在餐饮外卖里?我没记错的话,后来某个时间确实把闪购放进去了,但买菜和优选还在新业务里。
应该是22Q3开始,美团调整了财报收入构成,把餐饮外卖、到店酒旅、以及原来在新业务里的闪购合并为核心业务,我不记得管理层是不是解释过这么干的理由,但真实的理由当然是:不希望外部准确了解核心业务具体构成的经营变化,这里的外部的直接目标是竞对,说白了就是阿里后来加上字节,但也确实剥夺了投资者的权利。

同类的公司,收入构成也应该相同,例如小米的构成是手机、IOT、服务,苹果也是。我之前对小米是有假设的,觉得小米手机未必那么厉害,但IOT很强,但后来看了一下,例如最近1个Q的收入,小米的IOT/手机是48.12%,而苹果是53.37%,就大家都差不多,苹果不怎么吹嘘IOT但其实更厉害一些。我对服务收入没有预设认知,但觉得很重要(参考消费投资的基本逻辑),也看了下,服务在总收入里的占比,小米是11.82%,苹果是24.93%,这个差异就很明显了,要努力。

看收入构成,还有一点要看的是企业的增长和增长引擎。
企业都会有主营业务,理想情况当然是主营业务彪涨,这样你就可以叫成长股,就可以给更高的估值,不然你就是价值股了,给你几倍的PE。当前的情况,国内外大型互联网基本都价值股了,表现是主营业务增长缓慢,致力于降低成本,提高利润。
有的公司会有新的增长引擎,另一个流行的词叫第二曲线,有的第二曲线是构成中增长较快的那部分,国外一般是云服务,例如投资者会非常看重微软、亚马逊、谷歌的云服务的增长,本来阿里的云服务也是很受期待的,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也熄火了,目前国内互联公司的新增长引擎主要是出海,例如腾讯的海外游戏,阿里的海外业务,小米海外业务很早就到了50%,但遇到瓶颈了;而备受期待的AI还在早期的概念阶段。还有的第二曲线是放在新业务里,最典型就是美团、新业务里面一大堆,买菜、优选、快驴、单车、网约车。。。还有的第二曲线直接不体现,例如Temu。

所以现在看互联网公司,一看主营业务怎样回报投资者,二看新的增长引擎给力不,今年拼多多表现好,除了主营业务还继续成长外,Temu也大大的加分。

看收入构成,要想办法看到一般消费者还没看到的,只有如此才能赚到钱。

例如我两年前就跟不同人说过,多多买菜早就赢了美团优选了,无成本有协同,这仗没法打。美团优选的出路是把电商业务做起来,但又做不起来,要么收缩,要么放弃得了。

例如还应该是放弃的是滴滴的青桔业务,有些业务看起来,能用上高频、协同、场景之类的好词,实际未必是那么回事,滴滴是总算看明白了社区团购是坑,但对于青桔是不是坑,看起来一时下不了结论。

相比而言,拼多多的财报里,20Q4出现了自营收入,上来就50亿,然后21Q1也是50亿,接着21Q2就是20亿,然后就。。没了。也就是说拼多多两个月就发现这条路不对,立刻就停了,这就是格局啊!

不过拼多多这个公司的缺点是不透明,要么信我要么拉倒,每次财报会议不管消费者问什么,回答都是:我们要搞农业。。。拼多多很早就是我第一重仓,要不是因为不透明,我能再加几成仓位。

例如看富途的话,要看到富途的目前的引擎(其实这里用引擎不恰当,因为主要是外部因素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增加)是利息收入,背景是美元加息,那就得关注美元加息的信息,并作应对。而做应对,一个核心是什么时间做反应,我之前意识到富途依赖于加息,并判断加息早晚会有变化,所以早早就提前卖了一些富途,后来有点后悔,感觉自己反应的太早了。

以上是看收入结构,也是我最看重的部分,当然,有些信息财报不会直接告诉你,属于财报外的功夫了。

2、看具体数据

三张表里,我必看的是损益表,包含收入、营业成本、经营成本(研发、销售、一般&行政)、其他(投资、利息)、税前利润、税、净利润等。

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会摘出来一些数,偶尔关注一下,主要是一没那么多精力,二是有些也没完全搞懂。

稍微懂点的炒股的,会看PE,有的会看PB,主要是因为证券APP上有,再懂点看动态PE、TTM,我不怎么看,主要是因为PE和PB都经常有大坑,PE的坑主要是净利润会经常包含非经常性收支,腾讯爱送股、京东爱卖楼、阿里爱交罚款。。。PB除了商誉这个大坑外,无形资产、有形资产的实际价值等也都不知道有什么坑。所以看一些投资公众号,但凡总说才几倍PE、大把现金的都会下意识反感。

我目前主要是自己搞了个数据,是看企业来自于经营的利润,具体来说是收入-营业成本-经常性经营成本,这个数据一般是稳定的,卖楼、送股、投资公司的股价变化等不会掺杂进来,但也不是完全纯净的,例如交罚款会一般会放到一般&行政支出里,就得自己再注意下。

有人说价值投资就一句话,「公司价值=未来净现金流折现」,我目前还不怎么理解现金流,打算接下来着重学习下。

3、看管理层分析

这个主要是看管理层怎么解释数据的变化。如果是年报的话,管理层还会说明年打算怎么干。

三、看财报的能力

我感觉看财报的能力包含这些方面:

1、有意识、愿意看;
2、能看明白,知道财报里各个项目的意思;
3、有比较意识;
4、能看到本质和核心;
5、能看到影响本质和核心的,财报外的信息。
6、能基于影响本质和核心的财报外的信息预测企业的发展。

四、打造自己的投资情报系统

我基于Google Sheet搭建了一整套投资系统,自己还挺满意的,甚至打算商业化,但还没想好。这个得空再说吧。

《到目前为止,我看财报的方法和经验》有1条评论

  1. 芒格:
    这篇文章讨论了如何从财报中揭示公司本质,找出长期竞争优势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不过,仅仅依靠财报分析是不够的,还需要通过访问管理层和策略分析,深入掌握公司发展实际情况。分享一些深入研究个案会更有价值。

    巴菲特:
    看财报重在审核公司长期盈利能力,而不是重于季度数据或价格波动。需要关注的不仅是财务数据,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和管理层的诚信度。投资不是预测短期走势,而是买入一家公司。分享一些自己长线持股的思考会更加实在。

    段永平:
    把握行业趋势和宏观环境变化很重要。财报分析应结合经济周期和产业政策等环境因素,分析公司在不同环境下的持续竞争能力。此外,还需要通过参访和业内人士交流,获知更多行业内部消息。只看表面的财报分析难成为可持续的投资策略。

    回复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