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午夜降临前抵达》-中欧游记文学

《午夜降临前抵达》,大致到海南的去、返程各自看了夏、冬两部分。其实本来应该先看《失落的卫星》的,我目前貌似还是对亚洲感兴趣一些,但好巧的是被隔离的时候就带着这本,恰巧要去三亚,就想着旅行路上看旅行文学。

《午夜》是作者在「中欧」的游记,大致涉及波兰、捷克、斯洛伐克、奥地利、匈牙利、塞尔维亚等国家,因为不怎么熟也记不太清楚了。

1、正在写笔记此刻,还想着是不是书里也提了「南斯拉夫」,查了下才发现南斯拉夫1992年就已经解体了,分成了6个主权独立的国家:斯洛文尼亚、克罗地亚、塞尔维亚、黑山、马其顿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。当然之后还有一些纠缠,例如1999年南斯拉夫空袭,我还写了诗。

2、和「中东」一样,「中欧」这些国家听着就不熟悉,能关联起来的就只有捷克的内德维德,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。

有几个城市听着熟悉,也有印象,但还要靠搜索才能对应上国家:捷克-布拉格,匈牙利-布达佩斯,奥地利-维也纳;而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根本就完全对不上:波兰:华沙,塞尔维亚:贝尔格莱德;斯洛伐克:布拉迪斯拉发。

3、大抵大陆的中央都是被征伐之地,中欧和中东一样,也都是被持续的侵略,也都有宿命般的苦难,奥匈、土耳其(奥斯曼)、苏联。作者一到波兰就能感受到为什么波兰是悲剧的,说很像乌克兰,因为他是夹在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一片平原。书中也多次提到「社会主义」「铁幕」对中欧的影响,当然是负面的。

此刻,俄乌冲突一触即发,就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,在俄乌冲突的新闻中,还看到不少波兰的信息,大致是波兰准备好接收难民,可能多少也有一些兔死狐悲之感吧。

4、相比《我在印度的701天》,因为是纯粹的旅行,对民族性等的挖掘显然是浮于表面的,也不如《土摩托看世界》,但作者本身也只是定位到「游记」,倒也不好强求,相比而言,本书有些过于刻意的表现出一种疏离的优雅感,我谈不上喜欢不喜欢。

《701天》是作者更沉浸到当地社会,《土摩托》是更多的挖掘当地的历史,而本书更多是简单的观察以及看似旁征博引的介绍当地的艺术人物。

5、我觉得槽点是:书上前后有不少配图,还是彩色的,但基本都是劝退向。

6、但有些不经意的段落还是有一些触发的,例如前面说的「你怎么看我们」「自己选的」,还有「旅行者有苦行的意味,而旅行者有些贬义了」,「波兰弗罗茨瓦夫的70个小矮人的抗争」,「意大利人喜欢用手势没了胳膊不会说话」。

7、从旅行角度,作者也字里行间体现出一种「特立独行的范儿」,例如刻意不去热门地点,有好多段落体现,比如说在一个地方看到旅行团就觉得不必停留了,比如说自己刻意不去威尼斯(当然内心觉得自己拽逼逼的)。当然,我想说我也越来越支持走到更偏僻的地方。

发表评论